林怡然,金婷婷,李婷,等.从细胞侵袭与血管生成角度探究“奇经痰瘀方”对子宫腺肌病的治疗机制.江苏中医药,2023,55(6):68 |
从细胞侵袭与血管生成角度探究“奇经痰瘀方”对子宫腺肌病的治疗机制 |
|
投稿时间:2022-12-10 |
DOI:10.19844/j.cnki.1672-397X.2023.06.019 |
中文关键词: 子宫腺肌病 疼痛 镇痛作用 血管生成 实验研究 |
英文关键词: |
基金项目:广东省中医院李维贤名医工作室项目(E43719) |
|
摘要点击次数: 571 |
全文下载次数: 458 |
中文摘要: |
目的:观察奇经痰瘀方对子宫腺肌病模型小鼠疼痛敏感程度、子宫形态的影响,并从细胞侵袭与血管生成角度探索其治疗机制。方法:将10只ICR雌性小鼠与5只ICR雄性小鼠合笼交配,随机选取2只母鼠产下的雌性小鼠为空白组,其余母鼠产下的雌性小鼠为实验组,实验组小鼠采用口服他莫昔芬的方法制作子宫腺肌病模型。造模成功后,实验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、米非司酮组(4.55mg/kg)和中药低、高剂量组(20.566g/kg、82.264g/kg),每组10只;空白组取10只小鼠进入研究。各组分别灌胃给予等容量药液或蒸馏水,每日1次,连续给药1个月。末次灌胃结束后24h,各组小鼠先进行热板试验记录疼痛潜伏期,间隔约1h后进行醋酸扭体试验记录扭体次数。醋酸扭体试验结束后第2日,处死各组小鼠,取子宫组织进行大体形态观察;取各组小鼠右或左半子宫组织,固定包埋切片染色后于光镜下进行病理形态观察;取各组3只小鼠另一半子宫组织,提取总蛋白,采用蛋白免疫印迹(Western blot)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-9(MMP-9)、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-1(TIMP-1)、白细胞介素-1β(IL-1β)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(VEGF)蛋白表达。结果:模型组小鼠热板试验疼痛潜伏期明显短于空白组(P< 0.01),醋酸扭体试验扭体次数明显多于空白组(P< 0.01);中药高剂量组、米非司酮组小鼠疼痛潜伏期明显长于模型组(P< 0.01),各治疗组小鼠扭体次数均明显少于模型组(P< 0.01);中药高剂量组小鼠疼痛潜伏期明显长于中药低剂量组(P< 0.01)。与空白组比较,模型组小鼠子宫体表面血管扭曲增粗,子宫增粗、局部肿胀及结节形成;光镜下可见子宫内膜增厚、腺体增多、子宫内膜与肌层分界不清,腺体植入肌层,并见微小血管形成。各给药组小鼠子宫大体形态病变及子宫组织病理改变均轻于模型组,中药高剂量组病变程度最轻。模型组小鼠子宫组织MMP-9、IL-1β、VEGF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空白组(P< 0.05,P< 0.01),TIMP-1蛋白表达明显低于空白组(P< 0.01)。中药高剂量组小鼠子宫组织上述指标表达均较模型组明显改善(P< 0.05,P< 0.01),其中IL-1β蛋白表达明显低于米非司酮组(P< 0.05);中药低剂量组小鼠子宫组织VEGF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(P< 0.01);米非司酮组小鼠子宫组织MMP-9、VEGF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(P< 0.05)。结论:奇经痰瘀方能够降低子宫腺肌病模型小鼠疼痛敏感性,改善子宫病理改变,其可能通过调节相关蛋白分子MMP-9、TIMP-1、IL-1β、VEGF表达水平,影响子宫内膜细胞侵袭性与血管生成,阻碍腺体植入肌层,控制局部炎症反应,缓解疼痛。 |
英文摘要: |
|
查看全文
查看/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|
关闭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