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摘要
彭彬,谷劼楠,王永涛,等.《丹台玉案》与《症因脉治》消渴因机证治异同探析.江苏中医药,2024,56(9):60
《丹台玉案》与《症因脉治》消渴因机证治异同探析
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in the Cause,Mechanism,Differentiation,and Treatment of Diabetes between Dantai Jade Cases and Symptom Cause Pulse and Treatment
  修订日期:2024-01-22
DOI:10.19844/j.cnki.1672-397X.2024.09.017
中文关键词: 消渴  《丹台玉案》  《症因脉治》  秦昌遇  孙文胤
英文关键词: 
基金项目: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创新团队项目(CI2021B001)
作者单位E-mail
彭彬 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, 北京 100700  
谷劼楠 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, 北京 100700  
王永涛 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, 北京 100700  
徐世杰 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, 北京 100700 xushijie6666@sohu.com 
摘要点击次数: 1757
全文下载次数: 2383
中文摘要:
      消渴,其症状类似现代医学之糖尿病。从《黄帝内经》开始,中医学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消渴诊疗理论体系。明代医家孙文胤与秦昌遇均主张以上、中、下焦定位消渴病位,治疗上均重视清热生津、养阴润燥。孙文胤于《丹台玉案》中独具匠心地认为消渴主要病因为心、脾、肾三经邪火,以肾中真水亏虚作为消渴发生发展的病机关键,治疗上首重清热养阴,辨证、辨病、辨症选方用药。秦昌遇之《症因脉治》开创性地提出燥火三消、湿火三消、积热三消和精虚三消的概念并分部论述三消之脉,治疗首分外感内伤,按脏腑辨证选方用药,极具特色。
英文摘要:
      
查看全文   查看/发表评论  下载PDF阅读器
关闭